化学需氧量分析仪是水质监测中至关重要的仪器,它能准确测量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,为评估水体污染程度提供关键数据。
一、设备认识与准备
分析仪通常由消解单元、滴定单元、控制系统和显示屏等组成。在使用前,要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,连接管路是否畅通。确保消解试剂充足且在有效期内,一般常用的消解试剂有重铬酸钾等。同时,准备好蒸馏水、标准溶液等辅助试剂。对设备进行预热和初始化设置,根据设备说明书操作,设定消解温度、时间等参数,一般消解温度可设置为150℃左右,消解时间根据水样情况而定。
二、样品准备
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,避免水样受到污染或改变其原有性质。将水样摇匀,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。对于含有复杂成分的水样,可能需要进行预处理,如过滤、稀释等。量取适量的水样,一般可根据设备要求和水样浓度确定合适的量取体积,通常为几毫升。

三、分析操作
将量取好的水样放入消解容器中,加入消解试剂。然后将消解容器放入消解单元,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消解。在消解过程中,要确保消解单元的门关闭紧密,防止热量散失和消解试剂泄漏。消解完成后,取出消解容器,待其冷却至室温。将冷却后的消解液转移至滴定池中,进行滴定操作。滴定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滴定终点的指示,一般可通过电位变化或颜色变化来判断。记录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。
四、结果计算与维护
根据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,结合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水样的体积,计算出水样的化学需氧量。定期对化学需氧量分析仪进行维护保养,清理消解单元和滴定单元,更换老化的管路和密封件。同时,对设备进行校准,使用已知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样品进行校准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总之,正确使用化学需氧量分析仪能为水质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,有助于及时发现水体污染问题,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。